ã

      刚才在新浪读书上面看了安妮宝贝最新的小说《莲花》。文字是从前的风格,似乎当成散文更合适——安的小说常是这样,在没有什么铺垫的情况下,给予人物的内心大量的渲染描写和评论,就像是同你只谈灵魂而从不谈八卦是非的朋友,就像她自己某篇文章(似乎《七月与安生》?)里写的“这样的女孩直指内心”。
      情节是关于两个人徒步到墨脱的一段旅行。大段的风景描写和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像是某位小资的游记。但除了那些我们常发的浮浅的感慨,安这一次构思,还有好些令人清醒和沉思的地方。书中男主角善生放弃光鲜的生活,去墨脱寻找独自教书的初恋女友。在路上,对同路的女子倾诉自己少年时代与那个女孩的旧事,明白原来从二十多年前起两人的生活便开始分岔:她为了内心自由可以放任自己,而他却一直在名利和自我的矛盾中,直到终于决心放开。
      对于善生,安是这样写道:你的身体里有两个分裂的人,一半带着野心和欲望,有力坚定,试图填补你的内心伤口,一半是安静的漫不经心的颓唐的你。你本该注定成功并且会一直成功下去,但你脱离不了骨子里另一半的力量。那消极的黑色的力量,总是把正在上进的你往下拖拉。
      也许许多人都会从善生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多多少少。 我们被教育和影响到认可这世界上的价值规范于是去追逐野心和欲望,于是在城市的高楼和人群中不断找寻更高的那个点;但另一面,我们本身更喜欢的,是另外的一些东西,比如旷野中满山的雾和遍野的花。
      但真实的生活,远比徒步去一趟墨脱更为艰难。

Ashes of time

模仿王家卫胡写几段…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很容易伤感的人。凡是遇见一个old的东西,便任凭自己沉浸在一种伤感但又不想摆脱的情绪中。就像是毒瘾,明知不健康但又很享受。
      有一天,我终于决定要脱离这种状态,让自己的感情粗糙起来。脆弱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我消费不起。
 
2.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买东西。坐上公交车,一路堵堵停停走很久,然后到了转一圈,往往空手而归。我以为这是因为我喜欢逛商场。
      有一天坐在公车上,我突然发现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喜欢的根本不是商场,而是坐在公交车上发呆。
 
 

å

今天去万圣翻到一本书,介绍79-04年间的国内美术界的,里面有张晓刚的画。这才发现跟电影《向日葵》里面张向阳的画是一样的。本来以为是我的发现呢,馊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大家都知道了…贴几张这种类似于炭精画和老照片之间的风格。
顺便转一个比较不错的《向日葵》的影评。